close
台北下雨打亂一切戶外行程,百貨公司不想逛,也沒那麼大的肚子吃美食,後來想到來去故宮
好了,上次遊故宮是小學畢業旅行的時候了,現在再來一次才真覺得故宮的廣大。
故宮文物隨著戰爭輾轉去過很多地方,直到38年來到台灣,起先在台中暫落腳,直到45年
才在現在的位置建設落成,現在已經是全世界的文物指標了。
自從開放陸客後,故宮就此被大陸客淹沒,館內還有志工拿著"請輕聲細語"的牌子到處提醒著,
整個故宮是嗡嗡作響,而這還是正午人少時,只能說素質有待改進。
來故宮有四大必看,翠玉白菜、毛公鼎、肉形石、雕橄欖核舟,大部分時間都是要
排隊的,也不能用閃光燈照像,當然還是有沒水準的人不排隊、用閃光燈。
(照片、資料取自故宮網站)
翠玉白菜長,鎮館之寶,18.7公分;寬9.1公分、厚5.07公分,真的是雕的栩栩如生,
尤其是菜葉上的螽斯和蝗蟲,更是靈活靈現,這兩種昆蟲也是象徵多子多孫的意思。
毛公鼎,西周晚期的作品,高54.8公分,重34.7公斤,裡面刻有銘文,也是故宮的鎮館
之寶之一。
這肉形石也是一絕,真的不大,只有5.73公分高,但近看真的宛如一塊東坡肉,
而且肥、瘦肉分明,連肉的紋理都清晰可見。
真的很難想像在清朝乾隆時期(1737年)是如何雕出這麼細小的這麼精細的橄欖核舟,
這個是一個橄欖的核,高才1.6公分,長3.4公分。一艘小舟裡面雕有8人,每個人物的動態、
表情各異,而且船底還雕有後赤壁賦共三百多個字,真的是鬼斧神工。
如果沒有這麼多人,故宮真的是一個值得參觀的好地方,下次帶爸媽上台北時再來一次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