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前一直猶豫列嶼(小金門)要不要來,因為有太多景點想看,後來想想下次來金門不知何時,於是
把一些景點刪掉,硬是挪出半天來到小金門。從金門的水頭碼頭到小金門船行大約10分鐘,船票
一人60元,機車一台50元,到了小金門(烈嶼鄉)的九宮碼頭不遠處就是九宮坑道,坑道完成於民
國54年(1965年),全長700公尺,主坑道寬 十二公尺 ,副坑道寬 六公尺 ,整個坑道的高度都是
七公尺 ,動用人工廿六萬五千人次,挖出石方六萬兩千多立方公尺,耗資超過新台幣八百五十二
萬元。
金馬地區的坑道文化始於1958年的823炮戰,當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以三百四十二門巨
炮向金門進行密集性的砲擊,頭兩個小時裡金門島群落下了五萬七千五百發的砲彈,直到入夜後因
視野不明砲擊才逐漸稀疏。然而,隔天廿四日中午過後,解放軍砲級的目標由金門本島轉向小金
門、大膽、二膽等附屬島嶼,落下三萬六千五百餘發砲彈。駐守金門島群的部隊開始以砲反擊,集
中火力轟擊圍頭、大嶝、梧嶼等地中共陣地。黃昏時,共軍為切斷金門對外的連絡與補給管道,開
始以米格機轟炸位於料羅灣的裝卸設施,而金門被封鎖的狀況則到 九月二日 「九二料羅灣海戰」
才被解除。這場史上稱為「八二三砲戰」的戰役對於金門島群軍事設施的規劃產上重大的影響,之
後的軍事工事秉持《孫子兵法》中「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」的信條開始強調「地下化」。
在這「地下化」的戰略下,金門產生了許多讓現在人驚嘆的軍事設施,其中有些在現今這個
硝煙漸遠的年代裡開放供遊人參訪,親身體驗當時設施的鬼斧神工,「小艇坑道」便是其中
相當重要的一項軍事建設。
坑道內有展示當年如何開鑿坑道的模型,真是一鑿一鑿萬分艱辛,難怪這些地下化的金門是
現在最受歡迎的旅遊。
坑道的盡頭緊鄰著一個小漁港,與馬祖的坑道出口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完全不同,九宮坑道
這裡有好幾個出口,當初的國防真是用盡心力才保下了台澎金馬。而離九宮坑道不遠有個烈
嶼遊客中心,這個遊客中心可是其中一個在坑道內,去的那天整個遊客中心溼答答,岩壁上
不斷的滲水出來,原來是前一陣子下過大雨,岩體水份含量太高,所以不斷的滴水,當初的
官軍弟兄真是辛苦,而在這裡服務的遊客中心員工也很辛苦,要忍受在這種高濕度的環境上班,
據說冬天時可是會到零下的溫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