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剝皮寮就位在周記肉粥店的正對面。剝皮寮,因為幾年前台北市政府的社區再造,
加上電影「艋舺」的帶動,進而熱門起來,不過到底為什麼叫剝皮寮?
剝的又是什麼皮?就很耐人尋味了。
網路上說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,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,不過又有一說,
是地名的演化,從福皮寮街、北皮寮街 、剝皮寮街 、剝皮寮老街,後來經日本政府統治,
由日文發音上來說,「福皮藔」的日文念為「ふくひりょう」,而「福地藔」為
「ふくちりょう」,「北皮藔」則是「ほくひりょう」,其中福( fuku )與北( hoku )、
皮( hi )與地( chi )的發音相近,因而推論「北皮藔」的名稱來自於「福皮藔」閩
南語念法的轉換,而「剝皮寮」的名稱則來自於相類似的「北皮藔」閩南語發音。
經過整修後的房子帶點現代又保留傳統,聽說是原是老松國小的校地,
望著老人的背影走過常常的廊道,老人家年輕時一定也在這有過輝煌歲月。
這裡也重回的早期台灣的現場,老人家到處看看,也說當時就是如何如何...
這裡是艋舺的主要拍攝場景,當天有很多年輕人來拍照
路的那一頭是永豐銀行,配合政府也將外牆壁紙,讓整體更一致。
走入剝皮寮好像步入時光隧道,如果有時間附近還有許多耐人尋味的老店,
值得你造訪,台北多了一個去處囉!走完剝皮寮別忘了再去龍山寺沉澱心靈喔~
全站熱搜